【开栏语】桃李芬芳,薪火相传。办学九十余载,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从江科大走出,他们以“吃得了苦、扎得下根、聚得齐心、干得成事”的江科大人特质,在各自领域锐意进取,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国家和行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分享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奋斗事迹和成长经历,党委宣传部特别开设《江科大校友的故事》专栏,通过记录校友们的奋斗足迹,激励莘莘学子以优秀校友为榜样,见贤思齐、奋发进取,让“船魂”精神迸发更强生命力。
【校友简介】徐剑,1994年入学华东船舶工业学院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研究员、国务院特贴专家、中船集团能力建设规划设计总师、长期担任国家和船舶行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装置的设计负责人。
根系沃土,拔节生长
1994年,徐剑考入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在这里度过了精彩而令人难忘的四年时光。他所就读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之一,于1978年首届招生,任课教师不乏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行业领军者、参与首批核潜艇核控系统研制的专家、公派留学归国的学者和名校毕业的青年人才。
据徐剑回忆,学校的师资力量强劲,课程设置合理,学风朴实。他说:“最难忘的老师是班主任景旭文、系党总支副书记徐善发,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我学得最好的是控制工程课程、力学这些课程。”求学时,徐剑经常向老师们请教问题,老师们严谨治学和学校扎实学风让他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受益良多。“我本科攻读机械专业,到了工作岗位长期从事土木专业,研究生阶段主要研究流体力学,中船九院共有四十几个专业,现在可以自如地和各个专业进行技术方案的探讨,主要还是依靠在学校读书时培养的自学能力。此外,班主任景旭文老师的管理风格,也影响着我现在带团队的风格。”
徐剑在校时获奖学金6次,并被推选为系学生会主席,在这期间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大学时期最难忘的一天是1995年12月26号,这一天系党总支开会批准我正式入党。”徐剑表示,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首要是“有信仰”。他说:“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对产业和行业的科研具有重要意义,是信仰的力量让我做每一件事都高标准严要求。”
刻苦求索,逐浪前行
毕业时,徐剑面临就业选择。他回忆,当时有好几个中船二级公司递来橄榄枝,考虑到九院是上海市重点单位,船舶类专业是紧缺专业;九院是中船集团的二级单位,做的都是国家大型重点项目;长期以来,国家在科研科技投入非常大,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参与到这么多重要的项目,既有很多的机遇,也对个人成长颇有助益。他感慨:“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很正确,这些年参与了很多国家级重大项目,比如2004年设计了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深水试验池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建好后受到了国际海洋工程界的高度肯定,我和我的团队当时群策群力、攻坚克难,解决了海流模拟、超深开挖、结构设计等诸多工程技术难题。2014年4月九成立了我个人的工作室——‘徐剑工作室’,是中船九院首个以工程师命名的技术创新和项目管理团队,蛟龙号载人潜水艇、新建极地科学考察船、“蓝鲸I号”可燃冰采集,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海洋科技成果中都有我们工作室设计和建造的高科技试验水池发挥了重要作用。”
多年来,徐剑在领域内刻苦根植,建设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水动力设施群,上海船舶科学研究所水动力设施群,哈尔滨工程大学JY水池、非线性水池,上海交大海洋深水试验池、上海交大新建海洋装备研究中心长兴岛基地等。他解决国家10余项卡脖子关键技术,共获30项国家专利,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优秀工程设计奖18项。此外,他还荣获中船集团劳模、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优秀青年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师、上海普陀区领军人才、江苏省2024年工人先锋号等多项奖项。
“我一直关注学校的发展。”徐剑说:“最近正在和母校合作大型海工水池设计和建造,这表明校企技术协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母校在自主研发和不断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大突破。”